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后的十多年時間內,由于價格很昂貴,電腦數量極少。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絡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,其形式是將一臺計算機經過通信線路與若干臺終端直接連接,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做為簡單的局域網雛形。
早的網絡,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(ARPA)建立的。現代計算機網絡的許多概念和方法,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。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,而且做了無線、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-其結果導致了TCP/IP問世。
1977-1979年,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/IP體系結構和協議。1980年前后,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/IP協議的轉換工作,并以ARPAnet為主干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。1983年,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/IP的轉換,并在 UNIX(BSD4.1)上實現了TCP/IP。ARPAnet在技術上大的貢獻就是TCP/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。
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。1984年,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。隨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。
19812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。1991年6月,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,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,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,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。